2021年4月28日 星期三

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-「手麻」?「腳麻」?



中醫門診中常見許多「手麻」或「腳麻」的病案,一般人都會以為是「椎間盤突出」、「骨刺」所造成,但經由詳細臨床檢查之後,往往發現造成「手麻」、「腳麻」的原因既不是「骨刺」,也不是「椎間盤突出」,而是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


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造成的原因是肌肉、肌腱長時間且重複地過度使用,例如:長期的姿勢不良、開車、打牌、夜間睡姿不當、彎腰、搬重等等原因所導致。常有的病症:局部肌肉疼痛,在疼痛區域內有激痛點出現,疼痛區域大部分出現在頸、肩膀、上肢、下背、下肢等區域。

案例一:林先生,60多歲,典型上班族,因為臀部疼痛,牽引至大腿、小腿酸痛難耐而四處就診,歷時一年多卻無改善,自述:腰椎有骨刺,因骨刺壓迫造成坐骨神經痛;經檢查之後確定為「臀小肌」發炎所致的肌筋膜症候群,經數次針灸治療,症狀已明顯改善。


案例二:鄭女士,50多歲,從事印刷裝訂業,須長期搬運重物,因雙手麻感而就診,自述:為頸椎骨刺引起手麻症狀,經檢查後確診為肌筋膜症候群,乃「伸腕肌群」發炎導致,經數次針灸治療,症狀亦明顯改善。

以上兩個案例,只是簡單說明:

一般人認為的「手麻」、「腳麻」,就是「骨刺壓迫」、「坐骨神經痛」導致,這個觀念是錯誤的。臨床上可以發現,許多「手麻」、「腳麻」症狀都是不同的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所導致。

這是一種疼痛症候群,指身體出現局部的肌肉疼痛,同時合併有疼痛激發點,觸及此激發點,還可引起典型之轉移痛。激發點乃局部的痛點,按壓時可發現繃緊的肌束,有時並可引發局部的抽動。
中醫治療「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」:
最重要的是先仔細評估疼痛的分佈區域,並找出「疼痛激發點」。正確診斷後,對疼痛的肌肉施予牽張運動,配合傳統針灸治療,再搭配衛教運動治療,教導病人正確姿勢,並要求適度休息,便能快速揮別這些惱人的手腳麻、肌肉酸痛了!

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

「高血脂」心血管疾病殺手

什麼是高血脂?

血中的脂肪性物質(如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、血脂肪...等)含量過高,或稱「血濁」。

一、易罹患「高血脂」症的類型
    ‧先天性:遺傳(體質)
    ‧後天性:
1、攝取過多的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食物
2、已有糖尿病、腎臟病、高血壓、腦中風等心血管疾病
3、肥胖、抽菸等
4、年齡(40歲以上)



二、「高血脂」和「心血管等疾病」有何關聯?

當血液中過多的脂質沉積在血管壁,造成血管腔狹窄,血流通過困難,演變成動脈阻塞,俗稱「血管硬化」。因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(如:心絞痛、心肌梗塞、高血壓與腦中風)、糖尿病、腎臟衰竭、四肢末梢壞死等病變。

三、高血脂有什麼症狀?


高血脂是引發上述疾病的病因,初期無任何感覺,故又稱無聲的殺手,但隨著沉積進展仍可由身體外在的各種警訊得知,一般可能症狀有:頸部僵硬、頭痛、失眠、脾勞倦怠、胸悶氣短、腰膝痠軟、四肢麻木等最為常見。 


四、預防與注意事項:

(一)消除緊張,安定思想,精神緊張會影響血脂升高,因此解除思想負擔,保持心情舒暢、情緒平穩,對降低血脂有一定作用。

(二)增加體育活動,以降低血脂與體重,防止動脈硬化,要養成適當運動的習慣。

(三)控制飲食,不攝取高熱量、高脂肪的食物,減少動物性脂肪或蛋,忌吃動物內臟、蟹黃、蝦卵、肉類(尤其是紅肉)及乳製品。多攝取維他命C、水果、蔬菜、全麥榖類,以補充纖維素,橄欖油、魚油、紅蘿蔔、洋蔥、豆類、燕麥等則有助於降低膽固醇。

(四)在飲食控制及改善生活方式後,仍不能糾正血脂代謝紊亂時,需要藥物治療,一般需要長期服用,定期檢查。